分类:生活记 相关文章

关于中文博客圈的思考

我在2019年3月的时候发起了这样一个“项目”,将写博客的人聚集在一个QQ群里,让这个群作为大家交流的平台,群名就叫“中文博客圈”。后来发现QQ群的活跃度远不如十多年前,我便在2020年末建立微信群作为主要的交流平台。 当然,这个群的经历也是比较曲折。2022年11月23日,由于不可抗力因素,群被封,随即建立新群,一直到今天,群里共有104人。 群里有大家熟知的左耳朵耗子、DIYgod、Scavin(小众软件的作者)等人,月光博客的龙威廉也加入过,不过旧群被封之后就没有进来。 以上内容是我对中文博客圈微信群的简单叙述。 博客作为过去时代的产物,到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,中文独立博客就像是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我的2022年

往年年末的时候,喜欢在剪映里找一个视频模板,选几张这一年满意的照片,“拍同款”,《我的20xx年》就完成了。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说:10s哪能说完我的2022,说得没错,365天哪能仅用一段10秒的视频就讲述完呢?于是选择和去年同样的方式,写下来。 平台的年度报告总是来得更早一些,早在几天前就欣赏了微信读书、网易云音乐、抖音、美团等平台提供的2022年度报告,稍迟一会的B站和IT之家也在今天送来了年度报告。那就从这些平台说起吧。 微信读书,这一年中,有223天,抛开购物、游戏、短视频,选择了读书;184小时沉浸在阅读中,忘记了众声的喧哗。 这一年,阅读过57本书,读完了其中的37本,有1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写在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之后:最爱还是纸质书

最近两天看完了我 2022 年第一本纸质书,麦家新作《人生海海》。今年都快过去一半了,看完了 16 本书,1 本纸质书,15 本都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电子书。但是,最爱还是纸质书。 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,“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,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”,那我觉得图书馆应该是纸质书的天堂。很难想象,置身电子图书馆,周围没有一本纸质书,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一种冷清的气氛。相比纸质书,我觉得它保留了读书人的气质,温文尔雅有感情的气质。 不过话说回来,纸质书与电子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,围绕它们俩的优缺点,能说上一大堆,我以自己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的视角,说说我眼中的纸质书。 纸质书的缺点 重量 我从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写作是一个典型的“功夫在诗外”的事情

最近读了几篇文章,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博客——《Zara’s blog – 讲讲我为什么写 blog》,作者 Zara,在飞书负责 Product Marketing。这是一篇关于她本人对于写作经验的分享,她从2019年12月开始,在字节跳动内部用飞书文档写 blog,在两年多的时间里,写了将近100篇。 我从2018年3月开始写博客,到现在已经有4年了,在 Zara 的文章里看到了许多相同的感受,她分享的许多观点也是我之前记录过、认同的。结合 Zara 的这一篇博客,一起分享我对于写作的看法。 首先解释下本文的标题: 写作是一个典型的“工夫在诗外”的事情 这是 Zara 博客里的一句话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扯淡集(七)

在博客搜索“扯淡”二字,会发现上一篇《扯淡集(六)》还停留在2021年4月2日。扯淡集,没有固定的主题,一般是写一写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,今天继续写《扯淡集(七)》。 缅怀 2023年5月15日 Thomas Yao 的一条推文,让我得知群友陈皓已于2023年5月13日晚突发心梗辞世。 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左耳朵耗子,以及他的博客酷壳。 而他对于我来说,是中文博客圈微信群的群友。2021年3月3日,我在 Twitter 上私信发出邀请,当天晚上便入群了。 大家都很兴奋,当天晚上就聊了许多。耗子叔说那天加入这个群很高兴,没想到还有00后在写博客,晚上一定能睡得很好。 借用陈仓颉说的一句话:少少几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Hello,今是昨非!

不是蓄谋已久,应该是恰好碰巧。 微信群里大伙在聊 .net 域名,希望能捡个漏。相比于 .com 域名,我其实更喜欢 .net,寓意为“网络”,感觉更符合博客,而 .com 则显得有点商业化。 在聚名网一搜罗,就看到了刚换上的 zuofei.net ,左飞、作废、佐菲……我看上了「昨非」这个含义。 成语「今是昨非」出自陶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”,意思是现在是对的,过去是错的;指认识过去的错误。写博客何尝不是如此,每一次思考、每一次写作,都是对自己的过去重新认识。 今是昨非,昨天我坚持的观点,在今天我不一定会认同。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,正确与错误、是与非,没有绝对。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写在世界读书日:与书为伴 与书同行

读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,若不是看到老张博客的文章,我也不会知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,既然时间到了,不妨也多说一说。回顾我自己读书的经历,大概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。懵懂的时候,不知道各种各样的书里有些什么,看到有几本书在家里搁着就翻了翻,小学班上有个图书角,各种有图有画的书也拿来翻阅,当时确实只是把读书当做“消遣”的东西,尤其是翻阅漫画书,图和画是看得最多的。

每日一博终于还是成了每日一勃

曾梦想仗剑走天涯,呸,曾梦想每日一博,竟没想到成了每日一勃。 很多人初建博客之时,抱着好奇的心,对自己的博客充满希望和干劲,总想着得好好写点什么,就比如说我,2018年3月17日建的博客,当时就想着每天至少一篇文章,做到每日一博,定下这个“目标”之后的一两个礼拜里,差不多都做到了,看见什么人、经历什么事、听说什么新闻,都有感而发写了点东西,甚至爆一句粗口,吐槽我衣服不见了,或者是记录下老师查寝过程,总觉得还能继续写,勉勉强强算是每日一博。 越往后面走,越没时间,高一还行,到高二明显时间不够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文章日期归档,明显的区别。 一个月曾有过25篇,也曾有过1篇,甚至没写。或许这是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写博客的第5年

前两天收到十年之约发来的一封邮件,点开一看,原来是5年前的这个时候申请加入十年之约,一个所谓的“组织”,约束自己坚持写博客至少10年。 我猛然想起,今年是我写博客的第5年了。 写下了一点想法,我对自己说,现在能够坚持写博客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。5年前能看到熟悉的朋友和他们熟悉的文字,他们的更新频率不说一天一篇,至少一周都会有记录,反观现在,从周更变成月更,甚至年更。 回顾 我也如此。2018年3月17日,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高中生,原本高中学习是很繁忙的,我的脑子里却总有一些想法,脑子里装不下了,就只好写下来。抱着“每日一博”的想法,天天写天天写,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思考明天写什么,当时用最传统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写来写去,还是继续手写日记

又一次对写日记和用什么写日记做出了抉择。 选择 上个月底,我的第二个日记本写完了,在继续手写还是转向使用日记类软件的选择中陷入了纠结。一方面考虑到今年已经是大三下学期了,未来可能没有足够充裕的时间让我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日记,另一方面考虑到日记的携带和存储。 综合上面考虑到的因素,我决定转向使用日记类软件继续写日记,但我又陷入了软件的抉择中,幸好我对于软件的选择只有一个要求,尽量简单方便。看到苹果备忘录支持文件夹和标签,毅然决然选择了它。我对自己说,尝试一下,虽然可能一开始不习惯,但总会慢慢适应的。 于是我在苹果备忘录里新建了一个名为“2023”的文件夹,在3月29日的晚上,睡觉前输入了当天的日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